三门峡环保协会官方网站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环境热闻 >

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

时间:2021-12-07 15:04来源:中国环境网 作者:admin 点击:

    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》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指出,要坚持人民至上。党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,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。

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也是我们党领导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准则。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经过不懈努力,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,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。

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就要通过绿色发展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。发展是硬道理。发展不仅要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富裕,更要让人民群众能享受优美的环境。杀鸡取卵、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,顺应自然、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。

 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各族群众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,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,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,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生态环境保护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,以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转方式、调结构、优化经济发展成为必由之路。从淘汰落后产能、关停“十五小”、整治“散乱污”、严控“两高”行业盲目发展,到退城入园、腾笼换鸟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实施超低排放,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改善生态环境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,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的发展。发展方式的变革,让很多地方摆脱了傻大黑粗的老样子,重现蓝天白云、鸟语花香、鱼翔浅底的景象。老百姓的腰包鼓了,呼吸也更畅快了。

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就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。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成为必须答好的课题。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,到全国地表水Ⅰ类-Ⅲ类水体比例;从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,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;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,到森林覆盖率……一系列指标的提升,带来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,很多领域的突出短板得到着力补齐。

  污染防治攻坚战将解决“民生之患”作为发力点,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、夯实黑臭水体治理工作、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、强化土壤污染风险防控,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地更绿的目标逐步相继实现,有效保障了老百姓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和“水缸子”的安全。

  聚焦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切实为群众解难题、办实事,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标准。数据显示,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“回头看”共受理群众举报21.2万余件,合并重复举报后向地方转办约17.9万余件,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。练江、茅洲河等“污染典型”成功变身“治污典范”,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增强。

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就要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、留下良好空间。要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,又能遥望星空、看见青山、闻到花香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,用之不觉,失之难存,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的美丽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因此,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树立大局观、长远观、整体观,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。

  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,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。建设生态文明,重在建章立制,要在顶层设计中强化绿色理念。从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到区域发展规划,从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一系列战略规划中绿色发展的要求清晰明确。编制完成“三线一单”,各地经济发展有了绿色标尺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,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,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“1+N”政策体系陆续出台……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,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,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。

  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,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。面向未来,我们要敬畏自然、顺应自然保护环境,不断开拓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同人民群众一道建设美丽中国。
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